地址: |
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京津公路668号 |
电话: |
086-22-26979736 |
传真: |
086-22-26882017 |
邮箱: |
jianzhishizheng@163.com |
网址: |
http://www.jianzhishizheng.com |
|
|
【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】于宝金:胸怀强国之“心” |
发布时间:2019-04-28 文章来源:北辰政务网 浏览次数:2661 |
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,70年的砥砺奋进、70年的接续奋斗。回首振奋人心的成绩,展望高质量发展目标,我们怀揣希望再次出发。“微北辰”开设《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》专栏,记者蹲点北辰区各行各业,深入挖掘基层源头活水,用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讲好北辰故事,展现北辰壮丽70年来的奋斗成果,礼赞人民、讴歌新时代。
今天我们来到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,有幸探访并认识这位军用发动机设计师——于宝金。
据了解,由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研制的“装甲履带车辆高强化柴油机设计技术与工程应用”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为国产装甲装备装上了强劲的“中国心”。这个研发团队一直以来非常神秘,有着严格的保密规定。
“若把发动机比喻成装甲装备的‘心脏’,那缺少了自主产权、质量过硬的发动机,装备就仿佛患了‘心脏病’。”作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兵器集团科技带头人、总设计师于宝金,这样介绍自己在外人看来很神秘的工作。于宝金多年来致力于解决发动机在高原、严寒地区的环境适应性问题,带领团队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,大幅提升国产装甲装备发动机性能,为国防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在于宝金的眼里,这些年轻设计师就像孩子,为了培养国防动力的骨干人才,于宝金和团队把项目细化,让年轻人担当项目负责人,牵头一个团队开展工作,这是近年来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屡出成果的原因之一。
30多年前,当于宝金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,成为天之骄子的那一刻,他不并知道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是何来头,更不 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和国家联系得如此紧密。
这些年,于宝金带领团队先后解决了多项难题,成功自主研发多款高紧凑军用柴油发动机,解决了我国装甲装备曾有的“心脏病”,满足了我军装甲兵、炮兵、工程兵等20多种装甲装备对动力的需求。其中一个型号的高性能国产发动机已被大规模装备部队,从而使我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。
在刚入行的时候,就靠传帮带,老前辈们手把手教自己设计发动机的场景,于宝金仍历历在目。那是1987年,于宝金接到第一个设计任务,没想到这一个任务,就干了整整10年。
80年代末,90年代初,正是全球“冷战”后期,全球军备竞赛异常激烈。当时,我国军用发动机设计水平相对落后,很多产品的设计需要靠先引进,后模仿,再创新。一台军用车辆不光有发动机,还要有变速箱和车体等等,少一个环节往往影响整车的设计,10年设计如一梦,最终有功亏一篑的感觉,让年轻的于宝金一时难以接受。
在于宝金懊恼不已的时候,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正在等着他,国庆50周年阅兵。在严峻形势下,于宝金以陆军动力服务队队长的身份和广大官兵一起进驻阅兵村。最终,当三军列阵,铁甲生辉,机器轰鸣驶过天安门的时刻,所有人的心都踏实了,北方发动机研究所的家属院也沸腾了。
国庆50周年阅兵后,中国兵器的发展步入快车道,于宝金更加看清了国内动力研究的差距和短板,补强攻短成为他这一代国防科技人员的历史使命。
要想达到稳定性和可靠性,大量的模拟试验是必不可少的,于宝金跟随解放军行遍祖国的极寒和极热之地,得到了第一手科研数据。
于宝金说: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,作为一名兵工人,我愿意一如既往发扬老一辈革命传统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为实现强军富民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”!
科技的先进首先在国防,国家的强大首先在国防,人民的自尊首先在国防,这是不变的铁律,于宝金所在的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兵器集团,还有众多国防科工人员在默默的搞研究,甚至隐姓埋名,他们不仅为国防,也为祖国的复兴大业输送着不竭的动能。
|
|